<
    没错,这肯定不正常。

    但那又怎么样?

    你难道因此不做事了吗?难道因此推迟易帜大典了吗?

    不可能的呀。

    沈葆桢唯一能做的,就是查漏补缺,站在苏曳的角度思考问题,如果他是苏曳,应该如何破坏?

    他思来想去很久,找到了一个最简单直接的办法。

    刺杀韦俊,刺杀杨辅清。

    这是性价比最高的办法,也是最容易实现的办法。

    现在双方的互信还比较弱。

    一旦发生对两个投降主将的刺杀,很容易让这群太平军联想到这是清廷要杀降。

    尽管任何有脑子的人想想都知道不可能,但千万不能奢望这四万太平军士兵会有脑子。

    想到了这一点。

    沈葆桢立刻再一次找到了韦俊和杨辅清,说出了自己的隐忧。

    杨辅清表情不露神色,但心中却惊诧,这沈葆桢还真是厉害啊,一下子就想到了这个可能性,直接命中要害。

    只不过,结果你是猜对了,但剩下猜错了。

    这和苏曳有什么关系?

    沈葆桢道:“两位将军,苏曳此人奸猾如鬼,你们一定要万分小心。易帜大典的那一天,一定要做好绝对的防护,最好穿上铁甲,如果有替身之类那就更好了。”

    韦俊道:“多谢沈大人关心,我们一定多加小心。”

    替身是不可能有的,你沈葆桢那么大的人物都没有替身,我们怎么可能会有。

    沈葆桢从头到尾都没有怀疑过,韦俊或者杨辅清这两人中会有一个人是伪降。

    但这才是正常的,任何人放在这个时代背景,也不会怀疑的。

    韦俊和杨辅清,怎么看都是天京事变直接受牵连者,投降清廷是他们最好的出路。

    也就是因为苏曳知道历史,通过历史事件,能够知道一个人的真正秉性。

    杨辅清甚至忍不住道:“沈葆桢大人,这个苏曳很厉害吗?竟然让您如此忌惮?”

    他的言语中,暗藏着一股无法掩饰的敌意,这更加让沈葆桢信赖了。

    “此人手段狠毒,奸猾如鬼,不得不防。”沈葆桢道:“接下来两位将军要对手下进行辨认和排查,如果找到异心者,千万不要手软。另外对于身边的所有生面孔,都要绝对警惕,最好不要让任何陌生人出现在视野之内。”

    沈葆桢千叮咛,万嘱咐。

    甚至让韦俊和杨辅清都觉得有些啰嗦了。

    ……

    然而,两日之后!

    韦俊还真的抓到了三个人,准备在易帜大典的时候刺杀他。

    顿时,他对沈葆桢更加敬佩不已。

    并且把这件事情主动汇报给了沈葆桢。

    “审,一定要审出来,他们的幕后指使者是谁?接下来将军要对自己的亲卫队做一次彻底的清理,确保不会有任何危险因素。”沈葆桢道。

    韦俊道:“我会的,但有一句话,我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沈葆桢道:“将军可以对我畅所欲言。”

    韦俊道:“大人应该提防杨辅清。”

    沈葆桢道:“什么意思?”

    韦俊道:“根据我的了解,杨辅清此人对天国还是颇为忠诚的,而且对我非常不服气,这次竟然甘愿屈居我之下,而且愿意裁撤一万军队,并且撤出南昌去瑞州大营,有些非同寻常。”

    沈葆桢道:“将军忧虑得是,我会进一步观察杨辅清,并且认真辨别之。”

    他虽然这般表态,但是内心却不当一回事。

    你韦俊有投降的理由,难道杨辅清就没有了吗?

    他只怕比你韦俊更加悲愤吧。

    韦昌辉算是自寻死路,毕竟他杀了那么多人,甚至连石达开的家眷也都杀了。

    而在很多人看来,杨秀清除了跋扈一些,也没有什么罪行吧,结果被韦昌辉杀了全家。

    杨辅清是杨秀清的族弟,而且在天京事变中,杨辅清的家人也被韦昌辉杀了。

    人家投降,是有绝对充分理由的。

    至于为何甘愿屈居你之下,那是因为我们给了好多银子。

    而且他的军队为何答应裁撤一半,沈葆桢也派人暗访过了,其实很多人已经不愿意当兵了,愿意拿着安家费去过太平日子。

    在沈葆桢看来,这完全是韦俊和杨辅清之间的倾轧,只能让他更加高兴。

    甚至在沈葆桢看来,韦俊更加需要提防,因为他表现得更聪明,而且他的军队可是要留在南昌的,反而杨辅清答应带兵去瑞州,明显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架势。

    反而你韦俊,一副野心勃勃的样子,让人有些担忧。

    ……

    时间一天一天地流逝。

    不管是激动也罢,不安也罢。

    这一天终究是要到来的。

    五月初十,这一日终于来了。

    前一夜,沈葆桢几乎度过了一整个不眠之夜。

    但今天早晨,依旧没有任何困意,只有无尽的兴奋。

    太阳刚刚升起不久,他就带着一万六千湘军,浩浩荡荡朝着南昌而来。

    而此时,韦俊的军队如同约定的那样,全部放下了武器,而且各自呆在自己的军营之中。

    沈葆桢派遣了几百人,进入南昌城内监视。

    整个南昌城墙,不得由韦俊的军队。

    而且所有的武器,全部交给清军相关人员掌管。

    沈葆桢军队进入南昌之后,会第一时间接管城防,接管武库,接管炮台。

    然后,对韦俊的军队进行整编,陆续将他们撤出南昌城。

    但不能一下子就这样做,容易引起弹反,需要完全掌握局面后才动手。

    在九江一战,湘军伤亡很大,以至于湖北方便不得不又补充了些许兵力给他。

    尽管对方一再谦让,沈葆桢先是写信,邀请曾国藩来主持这一场易帜大典。

    曾国藩推辞了,因为他在丁忧。

    接着沈葆桢又邀请骆秉章前来主持这个易帜大典,骆秉章当然也拒绝了。

    最后,沈葆桢亲自邀请胡林翼来主持这个易帜大典,但是胡林翼也拒绝了。

    沈葆桢一再邀请,胡林翼再三推迟,最后索性返回湖北。

    废话,这个时候分明是你沈葆桢最荣耀的时刻,最显脸的时刻,甚至皇帝那边都答应了,彻底招降之后,愿意册封韦俊和杨辅清。

    如果我们来主持这个易帜大典,抢了你的风头,岂不是被你记恨一辈子。

    况且我胡林翼还不是江西巡抚呢,但你沈葆桢确实是江西按察使,如今清廷在江西省内最高文官。

    易帜典礼第一步,杨辅清需要率领他的军队离开南昌,前往瑞州。

    没有出现任何意外。

    杨辅清率领着两万大军,整整齐齐出了南昌城,然后直接朝着瑞州方向而去。

    杨辅清浑身铁甲,骑着高头大马,单人单骑,来到沈葆桢面前道:“沈大人,我正式率领军队,前往瑞州。”

    沈葆桢道:“好,我将派遣一支队伍,带领着你们前往瑞州。”

    接下来,一名湘军的游击将军,率领着上百名骑兵,朝着杨辅清道:“将军,请!”

    杨辅清心中冷笑,这哪里是带领,分明是监视。

    接下来,杨辅清带着湘军的一百名骑兵,前往自己的两万大军。

    于是。

    南昌城外,出现了两支大军。

    杨辅清率领这两万太平军,朝着西南方向的瑞州大营方向而去。(今高安市区域)

    沈葆桢在上百名官员的陪同下,率领着一万六千名湘军,全副武装,威风凛凛,浩浩荡荡朝着南昌城开拔而进。

    此时,所有的不安消失得干干净净。

    剩下的唯有激动。

    这是他这辈子最荣耀的时刻。

    拿下南昌,就等于拿下江西。

    这是他这辈子,干的最大的一件事情,也是最成功的一件事。

    以一己之力,鲸吞发逆四万大军。

    以三寸不烂之舌,不费一兵一卒,拿下南昌,进而拿下整个江西。

    江西巡抚,是我拿下来的。

    湘军还多了三万可战之兵。

    如此大功,湘军中其他人可曾有过?

    如此波澜壮阔的手笔,苏曳小儿谋取九江就显得如此卑劣而又小家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