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辣文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权门贵嫁 > 第139节
    那是太后跟皇帝的最后一次交锋。

    结果以嘉平帝失败告终。

    嘉平帝同意给恭妃名分,却绝不许重新序齿-----这倒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如果重新序齿,那皇帝陛下成了什么人了?睡了连孩子都生了又不给名分,这要是在民间还不得是个最坏的负心汉?

    那孩子怎么办呢?

    总不能没个名分啊,都这么大了不能塞回去重新生吧?

    这件事最后是那时候的司礼监太监常应给嘉平帝出主意解决了------恭妃既然是新封的,那皇子也可以现在才出生啊!就让他现在出生,既跟在四皇子屁股后头当了小的,又成功的解决了太后跟卫皇后的条件,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至于四皇子现在还嗷嗷待哺,可是五皇子都已经七岁了?

    那怕什么?

    皇子们养在深宫,就算是要请师傅讲课那也是进宫来讲,到时候师傅说五皇子看起来比四皇子还大?

    那怕什么?

    少年老成嘛!

    这个问题最终以这样戏剧又荒唐的方法出了个结果。

    当年为了给嘉平帝擦屁股,内宫前朝一致装聋作哑-----反正有四皇子在,基本上也就是他了,无谓再争下去。

    可是现在出了这样的荒诞不经的事。

    太后终于喊了一声大郎,怒斥道:“你如此行径,以后该如何下去见你的父皇见你的皇爷爷啊?!”

    又该如何面对五皇子?

    嘉平帝无言以对。

    是他给了这些太监和后妃特权,以至于叫他们钻了空子。

    他深吸了一口气:“儿子心里都有数,事到如今,唯有拨乱反正。”

    太后立即反问:“如何拨乱反正?此乃后宫秘事,丝毫不能公之于众,否则便会成为后世笑柄。你打算如何拨乱反正?!”

    而结果很快就出来了。

    七月二十一日,盛阁老因为谋害四皇子而被下诏狱。

    同日,东厂提督太监常应也因为与盛阁老勾结,陷害忠良,通敌叛国而下诏狱。

    七月二十四日,盛阁老在南镇抚司畏罪自尽。

    常应在七月三十日也紧跟着在诏狱里重病死亡。

    在此期间,多位朝廷官员出面上奏替盛阁老求情,请求彻查此案,而他们得到的结果无一例外-----打板子。

    一开始是单个的打,等到后来规模越来越大,直接拉到左顺门去打。

    皇帝陛下的决心显而易见,绝不是雷声大雨点小,一阵反扑之后,替盛阁老说话的声音终于逐渐消失,再也没有出现过。

    而八月初四,盛贵妃也因为四皇子的病而急病了,皇帝下令召集名医给贵妃医治。

    与此同时,皇帝再次因为盛家的胆大妄为而震怒,下令盛家满门,成年男子尽数斩首,未成年男丁尽数发配云南充军,女眷一律没入教坊司。

    第267章 拨乱

    胜利终于来临。

    重生一世,朱元终于提前并且圆满的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害她母亲的人,一个都没有好下场。

    她专程去了之前盛氏为了名声而给付氏供着又烧了长生牌位的那座庙里,带着朱景先和苏付氏,在付氏那块被焚毁了的牌位之前,恭恭敬敬的朝她磕了三个头。

    母亲,您要是在天有灵,您要是能够看得见听得见,那么,请您安息吧。

    害过您的,对不住您的,在您奄奄一息辛苦挣扎,维持朱家荣耀还要挣命产下孩子的时候背叛算计您的那对渣男贱女,现在终于得到了她们应得的报应。

    还有弟弟,这一世他很好。

    没有学坏没有众叛亲离,没有狗一样的陷入桐乡楼被人当成玩物,也没有走投无路最后投奔亲人被拒绝。

    母亲,您看见了吗?

    我终于做到了,终于替您报了仇。

    朱景先哽咽得不能言语,一切真相揭开了以后,他更加觉得无法面对。

    他的母亲那么艰难的拼了命也要生下他,可是他却认贼做母,还叫了害死自己母亲的元凶这么多年的母亲,甚至听从她们的教唆而烧了自己亲生母亲的牌位。

    这些人怎么配做人呢?

    他们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为了自己的前程将来,根本不把别人的性命当命,也不把人当人,她们把所有的人都当成她们手心里的玩物,肆意拉扯,让他们走向痛苦的深渊。

    可是现在幸好一切都好了。

    坏人得到了报应,那些策划这一切的元凶终于完了。

    苏付氏摸了摸朱景先的头,知道他这些天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因此任由他哭,自己转过头来看了一眼同样眼眶红红诚心实意给付氏磕头的向问天,问出了一个好奇万分的问题:“元元,朱正松那种人为什么会走出最后一步?他明知道就算是供出了真相,他的结果也不会太好。”

    真是天真,皇帝怎么可能容许得知皇宫隐秘的人活下去呢?

    这种宫闱秘事,你要是有那个幸运知道也别高兴太早,因为一旦被发现,那就是砍头的结果。

    “因为他没得选。”朱元目光淡淡,对于自己送朱正松去死丝毫没有心理负担,她永远不会忘记她上一世是如何像是一条狗一样的跪在盛氏和朱正松面前。

    朱正松和盛氏又是如何将她如同货物一般的送给了襄王。

    朱景先又是怎么的被一步一步逼得无路可走最后惨死异乡。

    “当时秋娘体内的蛊毒,我给红儿留了一点,再给朱正松也留了一点。”朱元脸上露出一点浅淡的笑意:“在经历过了一晚折磨之后,他已经没得选了。要么跟秋娘一样生不如死,要么听我的去告发盛阁老,还可能戴罪了宫苟延残喘,这个选择题挺好做的。”

    是啊,尤其是对于朱正松来说。

    他最怕死了。

    苏付氏愤愤往地上吐了一口唾沫:“这也是活该!”

    向问天给付氏磕完头,恭恭敬敬又过来郑重的给朱元道谢:“如果不是遇见您,我这一生,也不可能报的了仇!”

    从前他或许还觉得这事儿大约是努力一下可能可以达到的。

    可是等到跟着朱元经历过了这么多事到了如今,他已经知道其实他跟朱元完成了一件多么惊世骇俗本不能做到的事。

    朱元摇了摇头,叹了口气抿着唇说:“我答应过你的事现在只做到了一样,对不住了。”

    只做到了让盛阁老付出代价,却并没有让向家恢复名誉。

    不过这的确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朱元看了他一眼:“当时不管你的祖父是知情还是不知情,其实他是有巨大过错的,作为一个守城的羽林卫的副指挥,他竟然帮助盛阁老送了几个太监出城,哪怕他真的不知道这些太监究竟做了什么或者说是涉及了什么隐秘,可是其实这已经是死罪。”

    向问天哽咽着点了点头:“是,我都知道,姑娘不必多说了,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是祖宗开恩的事,再没什么好求的了。”

    “不。”朱元目光坚定,见向问天惊愕抬头,便微笑道:“你可以求得更多,只要你继续跟着我,迟早有一天,我答应你的第二个条件也同样会做到,有一天,你会比你的祖辈更加的辉煌,你们向家可以重新立足。”

    向问天心情激荡。

    而同时,顾家也同样心情激荡。

    这些天腥风血雨,但凡是常应和盛阁老的同党,基本上就没有好下场,连髙阁老也被圣上疾言厉色的当众呵斥了一番,面子上挂不住连上了七八道折子自请求去,灰溜溜的准备收拾行囊回老家了。

    他们一直提心吊胆,可是结果竟然平安无事。

    顾夫人心里嫌弃吴家姑娘的心思淡了一点儿,有些佩服儿子的未雨绸缪和料敌先机,可是等到这阵激动过去之后,她又觉得绝望。

    娶回来一个不良于行的儿媳妇,连家事都料理不了,别提生儿育女了,之后也不知道会怎么样,说不得还要成为贵妇圈子里的笑柄。

    这就像是豆腐掉进了灰里,吹不得打不得,也不知道怎么才好。

    她泪眼朦胧,看着引以为傲的儿子垂下泪来:“这可怎么办啊?为什么那个丫头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如此一帆风顺?!”

    说起来她们其实也不知道为什么宫里会忽然认定盛阁老谋害四皇子。

    圣上也是,找罪名也不上心,竟然找个这样的罪名------盛阁老除非是失心疯了,否则的话,怎么可能会去谋害自己的外孙啊?那可是他们一家人以后仰仗的宝贝疙瘩,他们是疯了吗去做这样的事!

    顾传玠眉头紧皱。

    他终于意识到自己跟朱元之间隔着什么-----上一世他是享受到了荣华富贵,可是这些核心圈子里的那些机密他是根本接触不到的,盛家也不会告诉他这个隔了不知多少层的外孙女婿。

    而朱元不同。

    她是襄王王妃,深受太后宠爱,她是付氏亲女,付氏又是当年照料过太后和盛贵妃和卫皇后的人……

    错了,一开始就错了……

    第268章 交换

    一切的危机看似都解除了,苏付氏心情畅快,前所未有的觉得这世上的一切风景都变得美好起来,她收拾了东西,准备跟朱元一道离开京城。

    至于去哪里?

    大约是先去浙江找到父亲和兄长。

    她已经没有亲人了,可是她想让朱元姐弟能够尽量在正常的环境之下长大,朱元现在名声很大,做的这些事在京城基本上可以说是闹的沸沸扬扬,可是这名声一多半都不是什么太好的名声-----毕竟朱正松是死了。

    她想要让朱元离开这里,反正人都是健忘的,等再过上几年,便没有人再记得起曾经有一个叫做朱元的女孩子,带着千钧之势告了自己的父亲。

    可是东西都收拾不好了,朱元回来却摇了摇头跟她说:“现在不是时候,我们要再等一等。”

    苏付氏怔住了,轻蹙着眉头忧心忡忡看了她一眼:“你现在是树大招风显眼的很,谁不知道你跟王太傅和五皇子都有关系,加上这回盛阁老多多少少有因为你告状的缘故出事的,继续留在京城,只怕风雨不断啊。”

    “是这样没错。”朱元将敷脸的热帕子从脸上拿开,两只眼睛还带着一点湿气,却明亮得惊人:“可是这件事暂时还没有完,因为圣上还有一个人没有处置。”

    什么?!

    苏付氏惊疑不定。

    难道还有仇人漏掉了?

    是谁?

    顾家?她忍不住苦笑了一声,急忙劝她:“那个顾传玠的确是可恶,可是既然现在他已经无力再跟我们做对,多一事还是不如少一事吧。”

    毕竟狗被逼急了还得跳墙呢。

    何况顾家还的的确确不是狗,是掌握着不少权力和人脉的名门望族。